Airpods pro 讓我入手的原因在於通透模式,而不是降噪,可以自由開關環境音不需要取下耳機,是使用上最方便的功能。
Apple的Airpods pro已經發表一段時間了,說他是公認最受歡迎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當然市占率無庸置疑也是最高的,台灣不久前才終於開始陸續出貨,我因為訂購得早,所以在第一時間就已經拿到,並且至今已長時間使用了好幾週,同時也累積了一些看法,想想也差不多是時候出來寫評測了。
由於Airpods pro有相當多的開箱文,官網也有細部的詳細介紹,所以本文將著重在對這款耳機的看法、聽感與使用體驗。
>>我是念祖,我喜歡探索,熱愛開箱<<
>>想看更多3C好物?,按讚就不會錯過!!<<
先看看附贈的配件
airpods pro的配件,支援無線充電的充電盒、可替換的其他尺寸耳塞、USB type-C to Lightning充電線。
其實當我看到內附的充電線是USB Type-C規格時,還讓我蠻意外的,這是與Iphone 11 pro同步的規格選擇,雖說這條線未來會漸漸成為apple裝置的主流,附這條線算是頗有誠意,不過坦白說我身邊很多朋友手上並沒有USB Type-C輸出的充電器,想要幫airpods pro充電可能必須要沿用iphone的充電線才行。
可供替換的耳塞,因為耳機上已經安裝好中尺寸耳塞,內附的耳塞尺寸是大尺寸跟小尺寸,而airpods pro的耳塞是獨家規格,所以不能跟其他耳機共用,也不能拿其他品牌的耳塞來裝在airpods pro上,不過耳塞的拆裝更換倒是可以很簡單就完成的。
入耳式設計
跟airpods不一樣,airpods pro採用的是入耳式設計,更深入耳道一些,可以有更沉浸的聆聽感受。
(充電盒我有裝保護套,所以請忽略顏色問題,關於保護套會再另外寫一篇開箱)
耳機本體都是一貫的白色,有黑色的區塊是感應器及麥克風,依據apple的說法,除了近接感應器用來感應是否在配戴狀態之外,還有用來收環境音的麥克風及通話麥克風,小小一個體積塞那麼多元件,頗為精密。
是否有注意到長柄處的凹槽,這是apple的首次嘗試,主要的操控方式由輕敲耳機改為用兩隻手指捏這個凹槽,方便性是差不多,不過改為壓力感應的方式對於操控的判斷更明確,而且在捏的時候如果有成功還有音效提示,也幾乎沒有遇過誤按的情況。
現在很普遍被採用的橢圓形導音管。
聽感
初開聲聽起來音場我覺得算廣、形狀略偏狹長,人聲靠前,鼓聲及琴聲比較凸顯,接近於人聲、弓弦類樂器的距離就比較遠,若以這個價位來評價,我覺得分離度表現差強人意。
高頻方面清晰乾淨,細節很清楚,有出乎我意料之外。
而低頻部分,回彈迅速靈活,但下潛不夠,在有些歌曲的表現上我覺得略顯生硬,偶而出現飽和不足及鬆散,坦白說我不喜歡它的鼓聲呈現,這部分我會特別注意在經過足夠的聆聽時間後是否有改善,會再回頭更新。
以上是關閉任何輔助功能所得到的聽感,至於通透模式,肯定會受周遭干擾、降躁模式又因為有一點點封閉感,影響了我在聽音樂上的舒適度,所以有開啟輔助狀態的情形下我認為聽感較不具參考價值,就不在這邊描述了。
降噪模式及通透模式
airpods pro有三種環境音控制模式,依序是降噪、關閉、通透。
“關閉”就是沒有任何效果,等於一般戴上入耳式耳機的感受,雖然耳塞很密合,但還是可以聽到大約50%周圍的聲音。
開啟”降噪”時,耳機內的聲音瞬間會變得有些悶悶的,差異不小喔,確實大幅降低了環境音量,不過這邊要注意的是,降噪並不是把聲音全部濾掉,只有針對較低頻的聲音有效果,例如汽車、飛機的引擎聲、風扇聲、或是很多人聲混在一起的吵雜聲,這些聲音在開啟降噪後變得幾乎聽不到,會轉成微微的沙沙聲。
而降噪對高頻的聲音效果比較沒那麼理想,如果是有人在面前說話或是比較尖銳的聲音,都是可以聽到的。
而”通透”模式,則是把周遭的聲音又透過耳機在耳朵裡播放出來,我的感覺是還有些許放大,周圍的聲音比沒戴耳機時還清楚,這樣在路上行走或開車就很好用,聽音樂時還可以聽到周遭的聲音,有人按喇叭才能立刻做反應。
最後來談談我對Airpods pro的一些想法,也就是為什麼我的標題會這樣下。
相信很多使用者會購入Airpods pro是因為它的降噪功能(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Apple的品牌光環),而不是音質或是舒適性那種較難清楚定義跟別家差別在哪裡的點,但是這款耳機會吸引我完全是因為它的通透模式,而且對我來說,可以自由開關環境音的通透模式才是他最有價值的地方,只不過把這個特色拿來當作商業宣傳的話題性遠低於降噪模式。唯有降噪模式才可以滿足很多想像,例如就有朋友問我:戴上Airpods pro是不是真的就完全安靜無聲啊?,(其實根本不是)。
降噪有分為物理降噪跟主動降噪,物理降噪是利用耳機跟耳塞的相互搭配透過良好的設計把大部分的環境音隔絕掉,隔音好的耳機戴上去真的非常安靜,對於聽音樂的沉浸感有非常大的助益。
Airpods pro屬於主動降噪,雖然它本身物理降噪也在中上程度,但相較於強調隔音的耳機還是有進步空間,主動降噪是吸收外部環境音後發出反向音波與之相抵消,但是並沒有完全抵消,稍微高頻的聲音還是會聽得到,對於搭車或搭飛機等等低頻噪音才會有較大差異,引擎聲幾乎都聽不到了,但是耳機內聽到的也並不是完全無聲,而是一種底噪聲,”嘶”或是”沙”之類的聲音,我反而不喜歡,所以我開啟降噪時機真的非常非常少,至今可能不超過5次吧,聽音樂時都是關閉任何功能的。
反倒是通透模式就非常頻繁被我開啟,由於平常工作中大部分時間需要專注處理文件檔案,同時如果很想聽音樂就會帶著耳機聽歌,但若遇到有同事進來說明事務,要是當時正在用的是其他款耳機,就必須先取下一邊才能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Airpods pro就不用這麼麻煩,開啟通透模式來聽音樂即可,若有需要便可以直接與對方交談,不用取下耳機,想安靜聽音樂時再把通透模式關閉,瞬間隔絕大部分外界噪音(我習慣不開降噪),兩種使用需求在同一付耳機就可以輕鬆達成,這對我來說超級方便。
再來我本身有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機會非常少,自然沒有通勤途中需要降噪功能的需求,而且自己開車真的不建議戴耳機或開降噪功能,因為一定要隨時注意周遭情況。
總結以上,對我來說,通透模式的使用率大於降噪模式太多了,是我入手它的最主要因素,當然,這只是我的使用習慣,不代表每個人都適用,給你參考。
>>想看更多3C好物?,按讚就不會錯過!!<<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